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种药物可以大大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是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人,也是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女性,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也给世界抗疟疾事业带来了曙光,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据悉,至2009年年底,已有11个非洲国家的青蒿素类药物覆盖率达到100%,另有5个非洲国家覆盖率为50%至100%。中国民族医药的研究成果登上世界最高学术殿堂,这是全民族的骄傲。
那么,这对于中国营养健康工作者又有什么启示呢?
 

 
诺贝尔精神:最大的启示是“扎实做事”
 
诺贝尔的一生是光荣而伟大的一生,是不疲倦、勇于奉献、努力学习和工作的一生,他一生共获得200多项技术发明专利。诺贝尔在他去世的前一年,即1895年11月27日,他本着科学造福人类的思想立下遗嘱,将他的所有财产存入银行,把每年得来的利息平均分成五份,奖励世界上在物理学、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与和平事业“给人类造福最大的个人和机构”,不管这些人属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
 
诺贝尔奖受世人尊敬和瞩目,诺贝尔奖鼓励的也正是这样的一种“勤勉•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献身科学•毫不气馁•决不放弃•锲而不舍”的科学探索精神和人际和平精神。也正激励着越来越多的人献身于科学事业,去攻克一道道科学难关。
 
2015年10月6日这位85岁的中国女医药学家屠呦呦通过央视正式发表获奖感言:获诺奖是一个很大的荣誉,青蒿素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攻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这也标志着中医研究科学得到国际科学界的高度关注,是个入口。
 
 
诚如斯言,这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青蒿素的成果,出自40多年前一个被命名为“523”的疟疾防治科研项目。那个科研团队,包括中国7个省市、60多家科研机构、超过500名科研人员。从药材筛选、有效成分提炼、临床实验、结晶获取、结构分析、人工合成直至新药研发,青蒿素的发现发明过程犹如众多科研人员环环相扣的接力赛,每一棒都功不可没。失败与成功交织出青蒿素的曲折探索过程,每一次突破和发现,都凝聚着众多科研人员的智慧和心血。他们几十年如一日潜心致力于药学的研究,这是一种精神!
 
“勤勉 • 坚持不懈 • 无私奉献 • 献身科学 • 毫不气馁 • 决不放弃 • 锲而不舍”的诺贝尔精神。
 
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曾就青蒿素的研究历史进行深入调查,他的这段话意味深长:青蒿素的科学史在今天最大的启示是“扎实做事”。发现青蒿素的工作不是天才的工作,而是平凡的人通过认真的工作,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做出了杰出的成就。
 
无论是几十年如一日探索对抗疾病新方案的科学家,还是默默耕耘在营养健康战线的健康工作者,都在为促进世界人类健康而奋斗。在疾病谱纵深扩展,慢病井喷大环境下,如何应对双重疾病的负担,这是全世界、全民族要共同面对的社会难题!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最好疫苗
 

五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就预言,人类的疾病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深。疾病种类很多,按世界卫生组织1978年颁布的《疾病分类与手术名称》第九版 (ICD-9)记载的疾病名称就有上万个,新的疾病还在不断的发展,新的疾病谱也还在不断涌现。
 
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部长在第五届中国营养健康教育高峰论坛上就“中国健康现状及营养健康工作者的定位”进行了以下发言:
 

 
目前我国疾病谱有所变化,我们面临着双重疾病的负担。
 
一类对健康的威胁是贫困国家、落后国家主要的任务。
 
就是以生物性致病因素为主的传染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目前我们仍然面临着这一类疾病的威胁,大家知道近二三十年新发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至少40种以上,03年的非典有深刻印象,还有艾滋病、禽流感、甲流等,作为跟健康打交道的必须认识这些疾病的威胁,同时还有一些老的传染病死灰复燃,像结核病、性病、鼠疫。
 
第二类就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这主要是由于不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所造成的,主要是心血管、脑血管和以糖尿病为主的代谢性疾病,还有肿瘤和慢性的肺部阻塞性疾病我们简称COPD,这些疾病占总死亡率的85%,全球这几类疾病占人口总死亡率60%,也就是说我们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比全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高了25%。
 
慢病和急性传染病不一样,急性传染病我们长期跟它斗争,有一套比较切实可行的可控措施,比如说03年的非典,我们从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就可以控制,另外很多传染病都可以使用疫苗打预防针。像天花,我们比世界卫生组织提前17年消灭它。我们消灭的小儿麻痹症也是靠喂糖丸解决的。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宣布我们国家是无小儿麻痹症的国家,即将开始麻疹全面消灭也是靠疫苗,急性传染病大部分可以康复、完全痊愈,有一部分死掉了。
 
但是慢病情况不是这样,慢病得了以后基本可以说是终身的,大家知道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COPD等,而且发病的年龄普遍提前10-15年,像高血压现在普遍提前10-15年,现在孩子们都有原发性高血压的。目前慢病没有疫苗,唯独有的就是肿瘤里头极少数肿瘤,像女性的由病毒引起的宫颈癌,现在在全球几十个国家,在12岁以下的人群接种这种育苗效果非常好,我们国家目前没有,我估计也快了,其他肿瘤没有什么疫苗,这就靠我们健康教育,要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这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由于传统人类进化的速度满足不了现在生活方式急剧变化的速度所产生的。
 
我们必须要重视科学知识的普及,所以我常说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就是最好的社会综合疫苗,是对慢病、对急性病起到最好的预防作用。
 
疾病谱纵深扩展,营养健康工作者如何定位?
 
 
作为一名营养健康工作者,我想提出这么几点希望:
 
1、提高我们自身专业能力
 
提升自己专业背景,就需要专业性、科学性,特别是科学性,科普首先是科学才是普及,这些年反科学很多,作为营养健康工作者首先强调科学性,我们是一门应用科学,通过实践、通过应用逐步完善知识,通过实践探索新的方法,包括对原来一些公认的、一些传统的理论的挑战,所以科学性和专业性必须强化。
 
2、储备知识 科学传播
 
健康这个范围太大了,涉及到健康不单是营养问题,必须在专业基础上有多学科的知识,否则有一些科学性就受到质疑。比如说目前食物相克的问题、饮什么水的问题、怎么吃的问题等一定要有科学性,要有多学科的知识。说喝酸性的东西血液就变酸了吗?你必须具备人体酸碱平衡的基本理论,这是医学当中最复杂的。人类进化过程当中什么都吃,酸的、碱的、辣的,各个方面都有自我调节的功能,人的PH值非常恒定,除非你生了病,所以不能随便乱说,否则就是忽悠老百姓。你要维护自身的健康、掌握一些知识、反对一些伪科学,所以希望各位好好宣传我们的科学素养、健康素养。
 
3、要注意自身的形象
 
营养健康工作者要注意自身的形象,一个是专业知识。第二个你的形象很重要,你讲营养、讲健康,可是如果你自己就不健康,自己就乱吃这就不行。世界卫生组织说现在一个人有能力不是说你有多少钱、是不是开的宝马、住的别墅,你的能力就是你的健康!所以我们营养健康工作者不容易,这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随时控制自己。正确传达健康知识,鼓励人们管住嘴、迈开腿,减少慢性病的发生。健康生活方式从营养健康教育开始,健康教育是一个很大的使命,需要大家一起行动来。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指出:健康=60%生活方式+15%遗传因素+10%社会因素+8%医疗因素+7%气候因素,绝大多数非传染病导致的死亡可以预防,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慢病最好的疫苗!让我们秉承诺贝尔精神,扎实做事、坚持不懈、合力共进,为健康中国而奋斗,相信“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