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独生子女,因为家里父母身体不是很好,所以我很早就意识到了健康的重要性,个人也比较喜欢健康这个行业,所以回国后从网站上了解了世健联这个培训机构,想充实一下自己,就来到了世健联,没想到一发而不可收。我是世健联38期公共营养师的学员,接着学习了30期健康管理师,又成为第三期金牌讲师的学员。通过最初公共营养师的学习,我觉得这个课程令我非常受益,在这个环境里面我也非常受感染,于是健康管理师、金牌讲师,一步一步提升自己,最后竟然成了世健联的一份子。
 
  我认为我最大的优势是结合了西方和中国。因为我在国外呆了十年,经历了很多事情,看到了西方的一些优势,通过对比也清晰地认识到目前在这个行业有哪些不足。如果我们能把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优势结合到中国,就有可能打造一个相对更加完善更加系统的一个体系。
 
  举几个例子,西方人在饮食结构上,肉食吃得多一些,西餐都是以肉食为主,同时我也看到西方人在改变,他们慢慢地开始往蔬菜上发展。对橄榄油的使用,对葡萄酒的理解,国内都还是不足的。中国人认可了西方的葡萄酒,觉得对健康会很有好处,但中国人往往会一次就喝很多酒。再好的东西也不能过量,所谓"过犹不及"。在饮用葡萄酒这方面,西方人通常是有限量的,以品酒为主导,而我们往往以"量酒"、"拼酒"为主导。中国人饮用葡萄酒量大超标,反而对身体又造成了伤害。
 
  所以我通过观察西方国家这些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看到他们的优势,看到他们的不足,也看到我们中国人的优势。其实我们中国人传统的这种饮食结构是非常合理的,中国有一个居民膳食指南,在这个膳食指南和膳食宝塔中,已经涵盖了我们中国人的营养需求,符合中国人的体质。外国人的营养方案符合外国人的体质,我们毕竟不一样,所以我们不应该盲目地把外国的东西全部搬过来,而需要因地制宜、因时适宜地结合起来,学习西方的优势,变成我们的优势,这样我们的身体会更加健康。这是我想做的。
 
  在我的心中,对青岛期望值很大。青岛这个城市很美丽,让健康管理在青岛落地,把青岛打造成为一个健康服务产业基地,服务各地热爱旅游的人,把健康教育、旅游以及健康管理全部综合起来,这是我的梦想。世健联全国的分支机构动员起来,全国的学员动员起来,这个目标并不遥远。
 
  我原来是学经济专业的,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喜欢调研市场。我调研了很多机构,最后觉得世健联可能是最值得信赖的。当然,最开始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走进了世健联第38期公共营养师培训班。通过这个学习过程,世健联团队工作的严谨和热情也感染了我,也坚定了我对世健联的信任,最终促成自己投身健康事业。世健联在十年间只做了一件事,就是营养健康教育。魏跃院长要打造中国健康事业的黄埔军校,他这种高度和格局让我非常欣赏。我愿意和世健联在健康产业的道路上一起走下去。